故事二
海归女为父回南宁发展
积极工作很快成团队领头人
倾诉人:阿静 52岁 公务员
倾诉时间:2016年1月10日
“明明有能力让女儿在国外发展,却为了自己的私心,非要把女儿‘绑’在自己身边,她爸爸真的很自私。”我一直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长大了,就该让她能飞多高飞多高。
我和丈夫都是公务员,家里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我们夫妻俩工作非常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比较优秀,是部门负责人。女儿小君在我们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很独立,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热衷公益活动。读大学时,小君直接选择了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因为小君的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都有澳大利亚的绿卡,小君去澳大利亚读书,身边会有亲人照顾,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孤单。
虽然有亲人照顾,在澳大利亚读书期间,小君经常趁着假期打短工,以减轻我们夫妻俩的负担。4年前大学毕业,小君想继续读研,可小君的爷爷奶奶却因为不喜欢国外的生活,非要回国。而小君的爸爸害怕小君读研后会选择留在澳大利亚发展,便坚决不同意小君读研。
我非常支持小君在澳大利亚读研,因为小君学的是金融专业,她回到国内,一样要靠自己努力。在我看来,既然在国内和国外都要靠自己奋斗,那不如选择在国外奋斗,舞台更广阔。
因为小君的前途,一时间,我们家到处弥漫着“硝烟”,我和丈夫经常争吵,甚至到了想要离婚的地步。听说父母为此吵闹不休,小君还是顾及爸爸的感受,选择了回国,回到南宁发展。
小君的履历比较优秀,顺利进入南宁一家银行工作。内心虽有些许不乐意,可既然选择了,小君便很努力,绝不会消极应对。工作忙碌,小君经常会加班,对此小君也毫无怨言。正应验了那句老话“你有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小君的努力很快见到效果,如今小君已经是项目负责人,成为团队的领头人。上司对小君也非常欣赏,重要的项目会放心交给小君来操作。
小君的发展虽好,可我内心深处还是期望小君能圆了自己的梦想,去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发展。
看了你们的报道,我真的感觉,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从精神上、经济上控制孩子。可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能做的,是帮助他们独立,而不该把他们“绑在”自己的身边,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明明有能力让女儿在国外发展,却为了自己的私心,非要把女儿‘绑’在自己身边,她爸爸真的很自私。”我一直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孩子长大了,就该让她能飞多高飞多高。
我和丈夫都是公务员,家里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我们夫妻俩工作非常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比较优秀,是部门负责人。女儿小君在我们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很独立,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热衷公益活动。读大学时,小君直接选择了澳大利亚的一所大学。因为小君的爷爷奶奶和叔叔一家都有澳大利亚的绿卡,小君去澳大利亚读书,身边会有亲人照顾,不会像其他孩子那样孤单。
虽然有亲人照顾,在澳大利亚读书期间,小君经常趁着假期打短工,以减轻我们夫妻俩的负担。4年前大学毕业,小君想继续读研,可小君的爷爷奶奶却因为不喜欢国外的生活,非要回国。而小君的爸爸害怕小君读研后会选择留在澳大利亚发展,便坚决不同意小君读研。
我非常支持小君在澳大利亚读研,因为小君学的是金融专业,她回到国内,一样要靠自己努力。在我看来,既然在国内和国外都要靠自己奋斗,那不如选择在国外奋斗,舞台更广阔。
因为小君的前途,一时间,我们家到处弥漫着“硝烟”,我和丈夫经常争吵,甚至到了想要离婚的地步。听说父母为此吵闹不休,小君还是顾及爸爸的感受,选择了回国,回到南宁发展。
小君的履历比较优秀,顺利进入南宁一家银行工作。内心虽有些许不乐意,可既然选择了,小君便很努力,绝不会消极应对。工作忙碌,小君经常会加班,对此小君也毫无怨言。正应验了那句老话“你有多少努力,就会有多少回报”,小君的努力很快见到效果,如今小君已经是项目负责人,成为团队的领头人。上司对小君也非常欣赏,重要的项目会放心交给小君来操作。
小君的发展虽好,可我内心深处还是期望小君能圆了自己的梦想,去澳大利亚继续深造、发展。
看了你们的报道,我真的感觉,现在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从精神上、经济上控制孩子。可孩子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独立的人格。父母能做的,是帮助他们独立,而不该把他们“绑在”自己的身边,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专家点评
家长要学会让孩子自己飞
点评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12355青少年咨询台特约顾问李耕岩
李耕岩认为,从本报此次系列报道的故事看,这些故事中的孩子,似乎都不成熟。可这种不成熟,父母要负责。
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模式,应该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给予呵护。孩子越来越大时,父母的影响力就该越来越小。到孩子25岁左右,父母对孩子的作用应该几乎为零,这样才健康。
现实是,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爱变了味,想把孩子变成自己希望的那样,让孩子永远弱小。对已经长大的孩子,一方面,父母总是不自觉做出呵护的行为;一方面又责怪孩子不成熟。
李耕岩说,一些孩子到了二三十岁了,还不会洗衣、做家务。实际上是父母过度呵护把孩子害了,阻碍了孩子的成长。这是用软刀子伤害了孩子,甚至看不到伤口。一些极端的父母,恨不得能替孩子过完这一生。
现实中,随着孩子的长大“反叛”,一些家长也发现了问题,为孩子长不大着急。可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出现偏差,采取更加多呵护孩子的方式,希望孩子快点长大。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想成熟非常缓慢,往往是事与愿违、南辕北辙。
李耕岩认为,孩子成年后,必须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作为父母,应该是教会孩子在不同阶段负起自己的责任,促进他独立。父母要学会放手,从精神上给孩子“断奶”,让孩子自己去经历风雨。别再让自己已经成年的孩子,心理年龄还停留在七八岁或十几岁。
记者手记
别把孩子当私有财产
在本报推出亲子关系系列报道的这段时间里,记者看到了太多母亲的眼泪,在她们哀伤和无助中,记者也看到母亲对孩子殷殷的爱意。很多母亲说,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因为自己经历过太多,不能看着孩子走弯路。
作家龙应台在随笔集《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此中道出了父母和子女关系的实质。
很多父母自觉不自觉的,总把子女当成自己的私有物。总认为,他们有权干涉,甚至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他们不曾注意到,孩子其实是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灵魂,而他们也终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 (王斯)致我们终将远去的子女
纪伯伦(黎巴嫩)
你的子女,
其实不是你的子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
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陪伴你,
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
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在梦境中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
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
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遥望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用尽力气将你拉开,
使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可锐教育"网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凡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其版权 均为"可锐教育"即杭州可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可锐教育"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考研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可锐教育" 未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稿件来源:可锐教育" 或"稿件来源:考研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