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锐教育]专注硕士研究生一对一服务平台!

咨询热线:400-018-9832

首页 / 研招网 / 北京研招院 / 北京大学研招院 /

2017年北京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菁英计划”考研招生说明

北京大学

111教育部研究型综合
  加入对比   在线咨询   关注

院校代码:10001

人气指数 :   

154157
超过100%的院校
找学长找学姐找研友
扫码加入考研交流群
扫码回复院校名称入群

2017年北京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菁英计划”考研招生说明

发布时间 : 2017-04-12 12:04:20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浏览量:

  经北京大学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共同研究决定,于2017年启动“创新菁英计划”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培养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突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并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积累经验。

  2017年“创新菁英计划”依托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和工学院共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5名。其中依托工学院接受推免生工作已完成。依托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划通过公开招考方式招收硕士生8名,招生专业为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量子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公开招考办法同《北京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要求一致,以下事项提醒报考考生注意:

  1.统考报名

  考生网上报名时需在“备注栏”注明“申请北京大学创新菁英计划”。同时需填写《北京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2017年创新菁英计划申请表(统考)》,发送申请表至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创新学院招生邮箱icollege@bici.org,邮件标题为:申请北京大学创新菁英计划2017年统考-本科院校-本科专业-姓名。

  2.学习方式

  全日制学习,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

  学生在北京大学学习理论课程,在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和相对独立开展具有应用前景的工程技术类或管理类课题研究。

  3.培养特色

  双导师:北京大学和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分别为改项目研究生指定一位导师,两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

  双身份:入选者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和科研技能,另一方面在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相对独立从事科研活动,学生可分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收益。

  双考核:一方面考核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学生课题研究水平,所完成的课题成果应达到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

  应修学分须达到北京大学要求,课程设置原则上参照北京大学已有课程体系执行,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

  科研训练比重不少于40%。

  4.奖学金

  自学生进入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从事科研活动起,研究院为其发放津贴,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发放奖学金。

  5.住宿

  课程学习阶段北京大学安排住宿,住宿费用自理,进入研究院从事科研活动后,研究院为其安排住宿。

  6.学历学位

  学生完成学业后,除可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学历学位证书之外,还可获得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颁发的“创新菁英计划”培养证书。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2016年10月

免责声明

  可锐研招网稿件来源为北京大学研究生官网,如对稿件内容有疑问,请与北京大学招生办联系。可锐研招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来电或来函联系可锐研招网修改或删除。

北京大学推荐阅读
  • 找学校
  • 查专业
  • 招生简章
  • 分数线
  • 找导师

自划线

:

国家线

:
最新资讯更多
北京大学专区
考研资料 更多
关闭

用户登录UserLogin

用户名: *
密   码: *
验证码:
DsdDDs
看不清?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