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研 > 考研信息 >考研动态 > 沈国舫院士与研究生畅谈治学育人

沈国舫院士与研究生畅谈治学育人

发布时间:2019-05-17 17:05:39    来源: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     阅读 ( )
2019年考研集训营
欢迎扫码加入22考研备考咨询群
获取考研咨询一对一服务

12月23日下午,沈国舫院士接受我校研究生的专题采访,畅谈治学育人。在其简朴的办公室里,沈院士结合自身成长的历史背景、青年求学经历、回国教学体会、投身科研心得等与研究生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沈院士从自身成长的历史背景展开了话题,他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亲身经历了当时的战乱与内忧外患,这使得他从儿时起心底就种下了深深的忧患意识。所以在后来报考大学的时候,第一志愿填的就是农林类专业,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家需要,其他的事情想都没想过。 在谈到在苏联的求学经历时,沈院士说到,当时被派到列宁格勒林学院学习,全校只有他一个中国人,自己又不懂俄语,生活、学习都面临着很大困难,只能边学俄语,边跟班上课,每天学习时间都在13个小时以上。但是由于自己有很强计划性,所以一般不熬夜,为得是第二天上课可以集中精力听讲。两年后,俄国学生居然开始向他这个两年前还不会俄语的人借笔记。就这样,他五年中全部课程的学习成绩均为优秀,所完成的固沙造林的毕业论文,被作为优秀论文选送到列宁格勒市参展。 在被问及是什么样的力量鼓舞着他时,沈院士说,有两股劲儿:“一方面,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学好,因为国家当时并不宽裕,公派计划险些被取消,机会来之不易,得好好珍惜,才能对得起国家,才是爱国的表现;另一方面,班上有很多国家的留学生,但只有我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一定要争气,不能落在别的国家后面。” 在谈到其教学经历时,沈院士指出,对于教学,他个人首先是热爱,这也是一切的前提,他从成为教师那天起就在思考怎么样把看似枯燥的林学课程讲的更加生动有活力,让同学们发自心内的愿意去听,喜欢去学。同时,要注重理论结合实际,教的时候要重视,考核的时候也要这么考核。正是这样的一种信念,使他不仅成为同学们心中最受欢迎的老师,也为他的教学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谈到其科研经历时,沈院士表示科研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1973年的全国造林工作会议上,他首次提出了分区域的林木速生丰产低限指标,即平均生长量达到每年每亩0.3立方米(华北山地)、0.5立方米(东北山地)和0.7立方米(南方山地),简称3-5-7指标。这一看似简单的指标是他经过10多年的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理论思考的结果,他甚至可以把考察过的山上的树种及其分布倒背如流。所以说,每一个成绩的取得,每一个创新点的提出都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坚持不懈努力工作的结果。 在被问及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沈院士指出,科研通过发展推动教学,教学通过学生推动创新,创新通过思路推动科研,所以说,教学与科研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沈院士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同时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强调,同学们要提高自身对信息的判断能力。如今网络媒体高度发达,信息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都是以前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要冷静判断,切勿轻易相信和传播,要多倾听主流媒体的声音,要相信我党之中的违法乱纪分子只是少数,要不我们国家也不会如此快速的发展,希望同学们以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为重。 采访最后,沈院士寄语北林学子:一是要爱国爱人民。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同学们无法深刻体会到战火纷飞、内忧外患,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教训,要珍惜国家给予我们这代人的美好环境。二是要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事业就要为之付出,对事业的付出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的贡献就是爱国的表现。三是要相信行行出状元。希望北林学子们不要过多看重早期待遇,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功利心过强会迷失自己。 据悉,为庆祝我校60周年校庆,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中国林业出版社为我校院士、百篇优博指导教师及国务院正式聘任的博士生研究生导师出版人物传记合集《绿苑名师》(书名暂定),人物专访将作为书籍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沈国舫院士已经年近80高龄,但他还坚持每年为研究生做一场特邀报告,本次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我校研究生专访,说明沈院士长期以来一直心系我校师生成长,依然积极地为林业教育事业发光发热,相信老前辈的谆谆教诲将指引一代又一代北林人迈向新的高峰! (研工部 林龙圳 焦隆)

 

 

更多考研动态文章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1,"可锐教育"网上的内容,包括文章、资料、资讯等, 凡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其版权 均为"可锐教育"即杭州可锐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所有 ,任何公司、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得到 "可锐教育"许可 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考研村",违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可锐教育" 未注明"稿件来源:可锐教育"的 文章、资料、资讯等 均为转载稿,本网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 "稿件来源:可锐教育" 或"稿件来源:考研村",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 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我们联系。

学习工具
2019年名校协议通关